Skip to the content.

5/5 第70週 第5天 先知預言

讀經:

以斯帖記 6-7【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約伯記 24【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每日靈修:我心所求,我心所願

May 24, 2019

以斯帖和亞哈隨魯王的故事,並不是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故事,沒有“happily ever after”的結局,事實上,他們的關係都不能用“婚姻”來解讀!重複一遍,讀以斯帖,要考慮她在宮中,與這亞哈隨魯王的關係不是夫妻的平等婚姻關係,而是王與臣民的關係。她是一位“別無所求”的聰慧女子,毫無選擇地嫁給一位紙醉金迷、常常酒宴、腸肥肚滿的王。

如果歷史就是這樣的表面化,那麼這只是一個湊巧成了大事的小女子的傷感故事。同樣的,我們每個人看自己的故事的時候,若是按照世界的眼光,只看到表面的“剛好”和“湊巧”的話,那麼就算是我們“功成名就”,也只是洪流當中“剛好”“湊巧”浮了兩浮的渺小浪花而已。感謝主,一切不是湊巧!以斯帖的故事裡處處是神的手在做工的痕跡。亞哈隨魯王對以斯帖的詢問和保證,如果放在人和人的關係上去思考,甚或是放在“夫妻關係”的層面上去思考,都會讓我們錯過重要的信息——這裡神在做工,唯有神在掌權。

以斯帖冒著必死的心,覲見亞哈隨魯王,看起來王的心情很好。王見到她就施恩於她(5:2)。這正像尼希米在亞達薛西王前侍酒,被王看見他愁眉苦臉就詢問他的時候一樣(尼希米記2:1-3)。有趣的是,都是觸犯了大忌,但亞達薛西王不僅僅不怪罪尼希米,反而問他“你要求什麼?”(尼希米記2:4a),亞哈隨魯王也不僅僅不怪罪以斯帖擅闖內院,反而問以斯帖“你要什麼?你求什麼?”(以斯帖記5:3)。王的心在神的手裡,如壟溝的水隨神的心意而流轉(箴言21:1)。回想我們的生活中,恐怕也遇到過覺得自己“死定了”的情況,結果卻被輕輕放過,我們可有在這裡面看見神的掌控和神的恩典?還是只是覺得自己“運氣好”?神的子民沒有“運氣”之說,因為我們被神遮蔽在祂的翅膀的蔭下,每一個都是用神的獨生愛子的血贖買來的,珍貴無比,我們不再是渺小冰冷的、“湊巧”落在曲線某處的統計數字。

三次,亞哈隨魯王問以斯帖,“你要甚麼?你求甚麼?”;三次,亞哈隨魯王都向以斯帖保證: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5:3,6,7:2)

為什麼以斯帖等到第三次才真正回答亞哈隨魯王的詢問?有人認為這是寫故事的人用的文學修辭,為了渲染緊張的氣氛,但是我心中強烈地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人的角度來說,說話的時候單單把話扔出去,直接叫別人知道自己的意圖,不管別人的接受程度,那叫做莽撞;但聰慧如以斯帖,卻是一直在觀察尋找說話的時機,這才叫“溝通”。更重要的是,她是屬神的子民,如同尼希米那樣,在回答王的話之前一定會默默禱告,從神那裡尋求說話的恰當時機和當說的話(尼希米記2:4b: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

第一次亞哈隨魯王詢問的時候,以斯帖已經一個月沒有見到過王,不知道他最近的心情,也不知道他最近有什麼頭疼的事情,顯然這時候告訴王她心裡所求,時機還很不成熟。她請王帶著哈曼“今日”就赴宴,王很高興,吩咐哈曼速速跟著去王后以斯帖的宴席。這是榮耀的事兒,哈曼也一定是高高興興地趕緊赴席。

在宴席上,王與哈曼一定有很多對話和交流。以斯帖雖然是王后,但她身處後宮與外隔絕,對哈曼了解不多,這可以從她不知道滅絕猶大人的政令看出來,看起來後宮不許參政,在哪裡都差不多。這次在宴席上觀察王與哈曼的關係的機會,是她很少有的,甚至可能是頭一次。哈曼奉承拍馬當然有其獨到之處,但是一定也有疏漏,以斯帖也都看在眼裡。酒至半酣,王又一次問以斯帖,但是以斯帖還是請他第二天再帶著哈曼來赴宴,顯然時機還不成熟。那天的酒宴一定讓王和哈曼都很爽,哈曼在赴宴以後,“心中快樂,歡歡喜喜的出來”(5:9)。

這期間,哈曼高高興興地享受榮寵,亞哈隨魯王也高高興興地享受吹捧;但是猶大人沒有停止禱告,末底改沒有停止禱告,以斯帖也一定沒有停止禱告。她徹夜在自己的宮中,在禱告什麼?思想什麼?白天觀察到的信息,她怎樣拿到神的面前禱告尋求?在禱告的過程中,她又得到了什麼從神來的智慧?這些雖然我們只能在遐想中猜測,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百分百確定,在外面行大事的神,祂同時必然不會停止在祂的子民心中行更偉大奇妙的事。

當以斯帖求吿神的時候,外面暗暗發生了大事:哈曼被激動,要做木架處死末底改;晚上亞哈隨魯王卻被提醒,記起末底改的功勞;哈曼著急要快快辦了末底改,晚上就跑去見王,他若是有點耐心等上一等,到了早晨可能王又過了那個心血來潮,懶得封賞末底改了,但是他偏偏心焦難耐,又因王和王后的榮寵而得意忘形,結果無意中將末底改推上了高位。——這些全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發生。

當第二天再次赴席的時候,王與哈曼之間的氣氛有了變化!王居然需要派人去催哈曼赴王后擺設的宴席,估計心裡對哈曼多少有點不爽(6:14);而哈曼還處於震驚之中,並且他的“智慧人”和他的老婆都說他必在末底改面前敗落(6:13),簡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他估計一夜未眠,臉色神色氣色都好不到哪裡去。而以斯帖,雖然以她在深宮的處境,消息閉塞,並不知道這一夜發生的事情,但是她必然能感覺到哈曼的不同,也能感覺到哈曼與王之間的氣氛的微妙變化。

王第三次問以斯帖的時候,不管是以斯帖自己心裡的判斷,還是她向神禱告得到的平安,一定都讓她知道時機成熟了。“你要什麼?你求什麼?”,一直以來“別無所求”的以斯帖,所求的只是自己的性命,和自己族人的性命而已。以斯帖的解釋是從亞哈隨魯王的利益出發的:若是她的本族僅是被賣為奴,她也不會來求王,因為那樣對於王並不算什麼損失,但是一整個民族被除滅,對於亞哈隨魯王來說損失就大了——“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這話大概讓亞哈隨魯王忽然意識到幾點,第一哈曼從來沒有告訴過他要除滅的這些人是誰,現在發現居然是王后的族人,這對他統治的這個有很多被擄的異邦人的國家影響太大了;第二,哈曼認捐的一萬他連得的銀子,自己一時大方也沒要(3:9-10),他允許哈曼隨意待這些猶大人,自己其實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第三,哈曼居然早早地為末底改做了木架,可見心中籌劃已久,自己這個王完全是被操縱利用;亞哈隨魯王大怒,耍權弄術的哈曼結局已定。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哈曼曾經說過的話“哈曼 又說:「王后 以斯帖 預備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請我隨王赴席; 只是我見 猶大 人 末底改 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 榮耀 ,也與我無益。」”(以斯帖記 5:12-13)“所有這一切的榮耀,也與我無益”——他已經有了如此多的榮耀,卻因為一人的不屑,就“滿心惱怒”,前面的那些榮耀都好似一下變成糞土;而亞哈隨魯王也是如此,一百八十天的炫耀,七天的宴飲,無數的吹捧誇獎,卻因為瓦實提一人的不屑,讓他“心如火燒”,前面的榮耀全部如大廈傾覆,嘩啦啦地只剩一地瓦礫。而對比之下,以斯帖除了按規矩給自己的東西以外,“別無所求”,末底改寧可丟了性命,也對哈曼“不跪不拜”,他們的無所求,卻最終讓他們都頭戴榮耀冠冕,身披華麗朝服,人人喜愛,個個敬服(2:17,5:1,6:10-11,8:15,9:3-4)。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一不小心也落入哈曼和亞哈隨魯王的光景中,若心中所求心中所願都是這個世界的富貴和榮耀,就讓我們常在惱怒火燒中,因為我們在用這些虛浮的東西來定位我們的價值;但若是我們明白自己在神眼中的價值,對這世界的榮耀“別無所求”,就將根基立在不可摧毀的永恆的磐石上,這平安沒有什麼可以奪去。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