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5/18 第72週 第4天 伸手拯救
讀經:
以賽亞書 14.28-17.14【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約伯記 37【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每日靈修:錫安的城,大衛的帳幕
以賽亞書14:28-32,是神關於非利士的默示。那時候據說管制非利士的亞述王撒珥根遇到很多國內叛變,無暇顧及壓迫非利士,好似「擊打非利士的杖折斷」。據說非利士想說服猶大來聯合對付亞述。非利士一直是以色列的仇敵,是進迦南地的時候神就囑咐以色列人要清除的七個民族之一,他們在士師記紀錄的初期是以色列的主要敵人,讓以色列民痛苦非常。後來亞述強大了,非利士長期處在轄制中。現在他們想來與猶大聯合,對於同樣受亞述欺壓的猶大來說,實在是不由得不心動。以賽亞書14:28-32,神通過以賽亞默示非利士人的結局,“非利士全地啊,你都消化了”,非利士的力量是靠不住的;並且叫猶大人如此回答從非利士來的使者:“耶和華建立了錫安,他百姓中的困苦人必投奔在其中”,意思是,神是猶大的保護,是猶大的避難所,猶大要堅定地、單單倚靠神。
同樣的讓百姓單單倚靠耶和華的信息也出現在第17章對以法蓮/雅各(北國以色列)的默示裡:
“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 以色列 的聖者。 他們必不仰望祭壇,就是自己手所築的,也不重看自己指頭所做的,無論是木偶是日像。 在那日,他們的堅固城必像樹林中和山頂上所撇棄的地方,就是從前在 以色列 人面前被人撇棄的。這樣,地就荒涼了。”(以賽亞書 17:7-9)
北國以色列曾與亞蘭聯合對抗亞述,他們依靠外在的力量,而不依靠耶和華。神說他們“忘記救你的神;不紀念你能力的磐石”(17:10)。但是,當“那日”到來,就是主耶和華親自介入人的歷史,施行審判的日子,雅各(在這裡是特指北國的百姓)被擊打,力量微弱,人口驟降,他們曾經依賴的力量——外交的援助亞蘭(大馬色)、內部的軍事建設(堅固城)和諸多偶像都被神拿去,無所依靠了。這個時候,他們只有“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他們不再看重自己的力量(堅固城),不再看重表面的獻祭,不再投奔其他偶像。
我們常常在無所依靠、路到盡頭的時候才不得不仰望耶和華;好像只有通過受苦才能在信仰上更加堅定,必需走進死蔭的幽谷才明白怎樣與神同行。我們好似被周圍的景緻迷花了眼的小孩子,不斷地掙開神的手、從神的身邊跑開,只有遇到自己無法擔當的懼怕、吃了大苦頭的時候,才知道跑回父母身邊來緊緊抓住他們的手。巴不得我們從一開始就任由神牽著手前行,他走哪裡我們就跟著走到哪裡,遇到困苦艱難的時候,不需要頭破血流就能安然度過。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 幽 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篇 23:4)。“杖”和“竿”怎麼安慰人呢?當羊偏離的時候,牧羊人要用他的杖和竿敲打它,要用杖頭的那個彎鉤把它勾回,讓它回到當走的路上來。好生言語勸導,輕輕地撫摸,對於這些花了眼的羊是沒有用的。而且它越是玩梗、越是不斷跑掉,被杖敲打地也越重;旁邊的危機越是可怕,牧羊人的敲打也越重,為了讓羊趕緊離開危險。但是從羊的角度來看,牧羊人落下的杖和竿卻是疼痛可懼怕的。但是,羊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明白牧羊人的愛,學習趕緊回來不再悖逆。
相比非利士和亞蘭,摩押(和亞扪,以及以掃的後裔以東)是比較特殊的民。他們同樣是與以色列為敵,在以色列人進迦南的路上,儘管以色列人與他們好生言語,他們還是不以善意待他們。摩押王還雇用術士巴蘭,試圖咒詛以色列。摩押和亞扪,跟以色列人有親戚關係,是亞伯拉罕的侄子羅得的子孫(創世紀19:30-38),主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不要侵佔他們,因為祂將亞珥地賜給摩押人為業(申命記2:9)。但摩押一直悖逆耶和華,拜自己的偶像,曾經在被以色列、猶大和以東聯合圍城的時候,殺繼位的長子做燔祭獻給他們的偶像(列王記下3:27)。但是在士師時代,卻一位摩押女子因仰慕耶和華,來到以色列地,她的敬虔讓士師時代那些“任意而行”的以色列人灰頭土臉。她成為大衛的曾祖母,主耶穌的先祖,她就是路得。
神對摩押與對非利士和亞蘭這些完全與神為敵的民族是不同的。祂在給以賽亞的默示裡,充滿對摩押的憐憫。默示裡多次形容在可怕刑罰裡摩押經受的悲哀和痛苦,並說“我心為摩押悲哀”(15:5),“我要為 西比瑪 的葡萄樹哀哭, 與 雅謝 人哀哭一樣。 希實本 、 以利亞利 啊, 我要以眼淚澆灌你”(16:9),“我心腹為 摩押 哀鳴如琴; 我心腸為 吉珥‧哈列設 也是如此。”(16:11)。神召喚刑罰中的摩押來投靠神的子民(將羊羔奉給錫安),得神的蔭蔽和保護,因為將有一位“誠誠實實的”坐在因慈愛而堅立的寶座上(16:1-5)。但是摩押人卻會因他們的“驕傲”,是“極其驕傲”,不願意聽從這召喚,必然速速面對刑罰(16:13-14)。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