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10/2 第92週 第1天 獻祭之例
讀經:
阿摩司書 3-4【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122【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每日靈修:若...豈...
想像那些被阿摩司震驚在坑底的聽眾。定然其中會有人這樣質問:“你不過是一個南國猶大的牧羊人,有什麼權柄如此說話?” 正如同兩千年前的五旬節時,當那群到耶路撒冷過節的敬虔猶太人看見一群加利利的小民,用各國的語言講說“神的大作為”這等高深之事的時候,他們中間也有人譏誚說:這幫加利利的傢伙不過是照著他們的那低下教養,大白天喝醉了酒而已!
阿摩司用了七個了“若…豈…”來回答他們。這七個“若…豈…”,粗讀一下,沒有什麼邏輯關聯,晦澀得很,但是細讀一下,卻妙不可言。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 阿摩司放棄自己養生的職業,一路從臨近南國宗教中心的耶路撒冷之處,捨近求遠跋涉到並不怎樣待見猶大人的北國以色列,在他們的宗教中心伯特利“求職”,這不是“正常”求職的途徑。他若不是蒙了神的呼召,與神“同心”,就無法這一路走過來。同時,這話也是在指責底下的聽眾,這些百姓以為自己是蒙神揀選、討神喜悅的,其實他們並沒有與神“同心”,自然表面的那些敬虔,也並非是在與神“同行”。
“獅子若非抓食,豈能在林中咆哮呢? 少壯獅子若無所得,豈能從洞中發聲呢?” 在本書的起頭,阿摩司也這樣說:“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牧人的草場要悲哀…..”(1:2)。對於獅子,我們不是很了解,但是卻常聽說同是捕食者的狼的習性。他們在發覺附近有吃食的時候就會嚎叫,宣告它們對這片地區、包括其中的獵物的所有權,同時也是在召喚同伴,準備集結捕獵。然後狼群就安靜了,這安靜比那吼叫更可怕,因為它們開始搜索,準備偷襲,在不知不覺中,它們就在獵物周圍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因此聽見狼的嚎叫,就預示著自己可能會在後面的沉默中成為獵物,需要儘快採取措施保全性命。身為牧人的阿摩司說,聽到獅子的吼叫,“牧人的草場要悲哀”,因為牧人認識到獅子很可能要來捕食他手中的羊了。這兩個“若非…豈能…”,是在告訴聽眾,若不是你們有罪,神怎麼會這樣發聲責備呢?聽到這責備,如同獅子吼叫一般,你們還不戰競懼怕嗎?不趕緊悔改,祈求得赦免嗎?“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 就一無所行。 獅子吼叫,誰不懼怕呢? 主耶和華發命,誰能不說預言呢?”(3:7-8),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神不會不發出警告就降罰,總是先派先知向百姓發出預言,如同獅子的吼聲一般。
“若沒有機檻(“機檻”,英文譯本裡翻為“誘餌”),雀鳥豈能陷在網羅裏呢? 網羅若無所得,豈能從地上翻起呢?” 這兩個“若非…豈能…” 太形象太有趣了!讓人不由得想到那些正陷在阿摩司大坑中的聽眾。若非他們看不見自己的罪並且心中驕傲,就不會落在阿摩司的坑裡,如果他們沒有落在這坑裡,這坑的羞辱也就形同虛設,不會落在他們身上。阿摩司只負責挖了坑,跳坑的卻是自己心甘情願,甚至爭先恐後的。沒有罪,就不會落入網羅中,即落入網羅中,除了祈求神的憐憫,還有什麼好爭辯的呢?
“城中若吹角,百姓豈不驚恐呢?” 如果辦公樓裡面的火警響起,所有的人都會站起來往出口疏散,沒有人會說先觀望觀望看看緊急不緊急再走的。那時候的角聲,就和我們現在的警報一樣,一旦響起,就說明有緊急情況發生,人們自然就驚恐。如今神藉著先知“吹角”發出警告,百姓難道不應當在戰競中反省嗎?
“災禍若臨到一城,豈非耶和華所降的嗎?”——每一樣災難的發生,難道不是都有神在背後掌權嗎?在4:6-11,阿摩司歷數五種以色列和猶大經歷了的天災人禍(飢荒、乾旱、蝗災、瘟疫、全城傾覆),每一樣都是神在警戒百姓迴轉,但是他們總也不歸向神(4:6-11)。質問阿摩司為什麼像斥責外邦人那樣斥責以色列的,這樣應當看到以色列的悖逆確然和那些外邦一樣,“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然不會赦免。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