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21週 第6天 士師初興

讀經:

士師記 3.7-5.31【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詩篇 136【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新增靈修:士師記3:7-5:31

May 25, 2024

聖經裡有好幾篇「之歌」,摩西之歌,哈拿之歌,撒迦利亞之歌,馬利亞之歌… 此處士師記也有底波拉和巴拉之歌。

這首詩歌的結構是:
2-5,頌讚;
6-11,背景,包括以色列人的境遇和這次爭戰前興起的卑微的人;
12-18,爭戰的預備—「興起!」更多人加入;
19-23,爭戰的過程;
24-27,勝利的結尾— 雅億的英雄作為;
28-30,勝利的結尾—西西拉的母親的呼叫;
31,禱告。

底波拉之歌相比其他幾個詩歌,格局很不同。其他幾個詩歌都多多少少有預言性,遠瞻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甚至對整個人類的計劃,即主耶穌的救恩。這首詩歌則是專門針對這一次與西西拉的戰役。其他幾首詩歌情感充沛地讚美神,這首詩歌則有很多對不同人的描述。這樣的結構是為了詩歌的中心服務的,就是最後一句,“耶和華啊, 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士師記‬ ‭5:31‬ ),即人的不同選擇和神對人的選擇的回應,這也是與士師記的整個主題應和的。

有一些commentary說到底波拉之歌的謙卑,這一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從這首詩歌裡,怎麼看出一位自稱為「以色列之母」的人的謙卑呢?NET的翻譯是「motherly protector of Israel」,和中文的意思差不多;但是NASB這樣最為直譯的版本,是「a mother in Israel」,還有ESV,甚至最為意譯的MSG也是選擇「a mother in Israel」,就是以色列人中的人一個普通母親的意思。我也去查希伯來文原文,以我極淺薄的解讀,看不出原文有「以色列之母」這樣特別的意思的引申。因此我比較傾向於「一個普通的以色列母親」的翻譯。

回到6-11的上下文,又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這裡有兩處用了一個詞「peasantry」,有的英文版本翻譯為「villager」,意思是農民、村民,都是相對於官長貴冑的地位低微的民眾。這個詞的取用在英文版本是一致的。但是中文和合本對這個詞的翻譯卻很模糊。

這兩處一個是在第七節,「The villagers/peasantry ceased in Israel; they ceased to be until I arose; I, Deborah, arose as a mother in Israel.」,這個意思說普通農民的生活無法進行,直到底波拉,一個普通的以色列母親的興起。但中文的翻譯是「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普通農民被翻譯成了「官長」,這樣以來中文譯本的意思是以色列的官長門都不做事了,直到一位「以色列之母」的興起。這兩種翻譯給人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前一翻譯更貼近神呼召興起卑微的人、體恤軟弱的人。

另外一處是在11節,NASB是這樣的,“At the sound of those who distribute water among the watering places, There they will recount the righteous deeds of the Lord, The righteous deeds for His peasantry in Israel. Then the people of the Lord went down to the gates.”(Judges‬ ‭5:11‬ ‭NASB2020‬‬)強調神為His peasantry所行的公義,即「祂的農民/村民/普通民眾」。不過中文和合本是:“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 直接使用「以色列」,失去了對普通民眾的強調。

除了這兩處對普通民眾的強調以外,還有幾處有意思的細節。比如第八節,「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這四萬人顯然指的是軍兵,可見這些被專門賦予爭戰職責的軍兵,卻沒有或無法作為;第九節,「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好似在誇讚首領,但是英文版本NET,和NASB都有這群人是響應神的呼召而參與爭戰的人,並沒有強調他們本是「首領」,而是他們因回應神的呼召而成為首領的意思。

這樣一來,6-11就給出一個清晰的信息,就是以色列的官長首領都退後軟弱,神倒興起底層普通民眾,也興起底波拉這樣一位普通的母親,參與到神的偉大救贖之中。這倒是與巴拉一開始的退縮一致,他是可以招聚一萬拿弗他利和西布倫軍兵的首領,卻沒有勇氣去爭戰。而這些響應呼召的普通民眾如同火種一般,12-17節,更多的人被激勵,參與到爭戰中。

在這樣的思路裡,這首歌對雅億這樣一位勇敢女子的稱讚,和對大將軍西西拉的母親對財物榮華的盼望的譏諷,也與神對底波拉這樣一個普通母親的呼召應和。所有這些都歸總到:願神的仇敵滅亡,哪怕他位高勢眾,願愛神的人都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哪怕他/她從世界的眼光來看是卑微小民。

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