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第11週第1天 皮膚潔淨
讀經:
利未記 13-14【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71【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新增靈修:利未記13-14
潔淨條例與聖潔(11-15)
這關於潔淨的條例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在第十章,拿答和亞比戶的事件裡,“耶和華曉諭亞倫說: 「你和你兒子進會幕的時候,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 又使你們可以將耶和華藉摩西曉諭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訓他們。」”(利未記 10:8-11)。
這段經文的「使」字,英文的NET翻譯是「and」「as well as」。根據原文,兩個「使」後面的話,與前面的「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是並列的,都是「要做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祭司需要謹慎自守保持聖潔,在會幕當值的時候酒和任何強飲料都不可喝,要區分聖的和俗的、潔淨和不潔淨的,並要教導百姓遵守神的一切律例,這三樣是祭司的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神在此處將「區分潔淨與不潔淨」放在與「遵守祂的律例典章」和「區分聖俗」同樣重要的位置。
第十一章的關鍵經節如此說:“你們不可因甚麼爬物使自己成為可憎的,也不可因這些使自己不潔淨,以致染了污穢。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 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這是走獸、飛鳥,和水中游動的活物,並地上爬物的條例。 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可吃的與不可吃的活物,都分別出來。” (利未記 11:43-47)。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這一句不僅僅是11-15潔淨條例的匙節,也是整個利未記的匙節,在後面的經文裡還有出現。這段經文裡體現這樣的屬靈邏輯思路:區分潔淨與不潔淨,才能遠離不潔淨之物,或在不小心或不得已沾染不潔淨之物以後,有潔淨的方法可遵循,這樣就與污穢分別,可成為聖潔。雖然11-15只要是在講食物和身體的污穢,在利未記後來的經文裡,可以污穢人的不僅僅是「爬物」,還有迦南地的居民的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和宗教體系。區分潔淨與不潔淨不僅僅是食物、身體,還包括思想、生活方式。
聖潔的希伯來文原意,就是「分別開來」。區分了「潔淨、不潔淨」,然後才能「分別開來」(成為聖潔)。
「潔淨、不潔淨」是物品、人、文化、宗教、習俗本質上所處的狀態,這狀態大多數是不可改變的,本身不潔淨的物事不能通過人可以執行的潔淨手段使它們成為潔淨;潔淨的物或人可以永久地成為不潔淨,也可以是暫時地不潔淨,暫時的不潔淨可以通過一些人可以執行的潔淨手段來回歸潔淨,包括水洗,獻祭等。不潔淨的物成為潔淨的唯一手段是神親自改變他們的本質,使他們成為潔淨的,比如在使徒行傳10裡,神讓彼得看到那些不潔淨的動物,讓他宰來吃的時候,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此處的「俗物」是「ritually unclean」,不是「聖的、俗的」裡面的俗 「common」),而此處也並非是單指食物,而是指一向被猶太人認為不潔淨的外邦人。
猶太人的生活中必須盡一切所能將不潔淨的排除在外。因此,「聖的、俗的」都是從潔淨的物事出來的。本質上不潔淨的,除非神親自使之潔淨,不然怎麼都不可能潔淨,連「俗」的都不是,更不可能成為聖的。本質潔淨的,也必須在潔淨的狀態,才有可能被分別出來成為聖的歸給神。成為「聖」必須有一個「成聖」的過程,在舊約這幾章裡,「成聖」(consecrate)包括塗血、抹油、水洗、獻祭等等。在新約,這就是神的揀選和人接受救恩、主耶穌的贖罪祭、寶血塗抹、聖靈的恩膏。
今天如此仔細思考潔淨與不潔淨和聖與俗的關聯,主要是因著我意識到自己在看透過Biblical lens來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忽略了神對潔淨的極高極高的要求。大約是神呼召彼得到外邦人的地方的時候說的那句「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加上中國文化中所謂「酒肉穿腸過」的理念,不知不覺將潔淨的狀態當作理所當然並且將範圍無限擴大,因此潛意識裡覺得不大再需要像以色列人那樣小心謹慎區分潔淨與不潔淨,更無從去檢查自己是否沾染污穢,更不用說到神面前求主潔淨。我們常常以為心裡潔淨外面自然潔淨,可沒有意識到外面的不潔淨會在不知不覺中玷污我們的內心。
誠然,神潔淨了飲食,我們不再需要像猶太人那樣小心飲食;神潔淨了人,我們絕不應該再像猶太人那樣,甚至將來聖殿敬拜神的外邦人隔離在外邦人的院子裡。但是,最後的新天新地未到之前,依然有很多是本質上不潔淨的事物和思想,也有很多本質是潔淨的卻沾染污穢成為不潔淨的,這些都可以隨時污穢我們。我們對此不做區分就冒犯了神將我們分別為聖的心意,雖有主耶穌的寶血遮蓋,如此不在意地干犯聖潔還是嚴重的事。
因此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的想法是biblical的,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任何事物和思想都是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可以隨便接觸的。潔淨與不潔淨,聖與俗,也許關注的焦點和外表的標準有變化,但是實質和嚴肅程度沒有改變。要時時省察,常常檢驗,“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 12:2)
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