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第97週 第6天 認罪立約
讀經:
尼希米記 9【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105【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每日靈修:承認自己的罪
(from 2019-05-16)
以色列百姓從被擄之地歸回,感覺好像是很短的時間的事情,其實不然:
第一批百姓在賽魯士時期歸回,是在主前538年,他們是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之下歸回。回去以後動工建聖殿,多受阻撓,中間停工,百姓們散到自己的居處去自建家園。神興起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激勵、勸勉以色列人,終於在歸回18年後又開始恢復建殿,並於4年後完工。
這期間經歷了二十二年的時間。
這是重修了聖殿這個建築物。
過了將近六十年,以斯拉才在亞達薛西王的命令下,帶領第二批百姓回歸耶路撒冷,他是通達神的律法的文士,也是祭司。這一次回去,以斯拉發現百姓們中間、尤其是重要的首領和官長中間,發生嚴重偏離神的律法的問題。六十年的時間裡,百姓們雖然有聖殿,卻沒有嚴格遵循律法和制度。
這一次回去,是重建祭祀制度,重建百姓對摩西律法的認識和學習。
再過了十四年,尼希米歸回,這一次是修建城牆。表面的目的是修建城牆,但是實際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一次回去,重建的是百姓們的屬靈生命。八十年的時間,百姓的心才預備好接受屬靈的大復興和重建。
神所揀選的這個國,重建的過程,花了百年的時間,其實這還只是一個起頭。
我們也常會有的一個疑問,就是神既然救贖了我,為什麼不馬上除去我所有的罪、痛苦和煩難呢?——恐怕原因之一,是神要我們經歷生命從裡到外的重建。神的屬靈的國,也是一個需要時間慢慢預備和重建的過程。
尼希米記裡面的百姓,在回歸故土以後,經歷了八十幾年的慢慢重建,聖殿有了,對律法的知識也有了,外面的試煉和患難不斷地操練他們的信心,時機漸漸成熟了。在這一年的吹角節,他們渴望更加明白神的律法。這一次的特會,讓百姓的心被大大地感動。從七月一日的吹角節開始,到二十一日住棚節結束,他們依然聚在耶路撒冷,沒有離開。他們在七月一日被感動,雖然在聖日的時候大大歡喜,吃喝快樂(8:9-12),但是這因認罪而生發的哀愁,一直埋在心靈的深處。直到二十四日,成為一個集體認罪悔改的日子。
尼希米記9:1-4
這個月二十四日:
所有的人,都禁食。這所有的人,就是在七月一日的特會上,所有能聽得懂律法的,包括婦女和孩子。他們都穿著麻衣,把土撒在頭上。這是那時候的文化中表達哀痛的方式,他們除去一切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的東西,包括食物,外表裝飾,專心在神的面前認罪悔改。
那天他們將自己作為一個族群(9:2的“以色列人”,原文是“以色列的種類”),完全於外族人分別開來——從這句話可以體會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以色列人與外邦人很混雜,比起被擄之前,現在沒有自己的國家權利的以色列人,沒有辦法用國家的手段將自己於外邦人隔開;因此他們在二十四日這一天所做的“完全於外族人分別開來”,比以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勇氣。
“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華-他們上帝的律法書,又四分之一認罪,敬拜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尼希米記 9:3),參照英文,這“四分之一”,是指那一天的四分之一,並非是指四分之一的百姓。四分之一的時間(兩到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百姓們“站著”念律法書,再四分之一的時間,他們“站著”認罪悔改。他們“大聲哀求”耶和華,“稱頌”耶和華。
若是把自己想像為當時的一員,站在以色列人當中;想像自己一天不吃飯,全天都站著,兩三個小時念聖經(是發出聲音來,不是默讀),兩三個小時認罪、敬拜。想像自己身披麻衣,披頭散髮,撒著塵土。對比一下我自己平時的認罪悔改——我若是說我平時的認罪悔改太過膚淺也不完全真誠,一點都不冤枉我自己。
真正的悔改,是要與外界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事物隔絕——可是我們平時的悔改禱告,腦子裡的游離的思緒(wondering thoughts)飛來飛去——一會兒想到別人對自己的影響造成自己做錯事情,一會兒想到如果當時沒有發生什麼什麼就不會犯罪,一會兒想到今天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將自己於外界隔開,是需要努力的,禁食站立,比吃飽喝足窩在沙發中,更能幫助我們集中精神;並且要花時間才能真正隔開、安靜下來的,五分鐘的快餐式禱告,是無法幫助我們深入自省的;真正的悔改禱告,也與神的話不可分開,這些以色列人花一半的時間讀經,花一半的時間認罪、禱告、敬拜,他們對自己個人和民族的罪的認知,不是依靠屬世的的道德觀或模模糊糊的律法學習而來的,而是確確實實從神的話而來。撒旦常使用我們的模糊的屬靈認知來趁機用謊言控告我們,讓我們對神有錯誤的認識,以至於我們錯了方向。認罪悔改是我們屬靈品格的重要操練之一,願主親自帶領我們。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