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9/5 第88週 第2天 榮耀降臨

讀經:

以西結書 9-10【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詩篇 38【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每日靈修:觀

August 15, 2023

(2019-08-09)

那些住在 埃及 地 巴忒羅 知道自己妻子向別神燒香的,與旁邊站立的眾婦女,聚集成羣,回答 耶利米 說: 「論到你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必不聽從。 我們定要成就我們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按着我們與我們列祖、君王、首領在 猶大 的城邑中和 耶路撒冷 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樣;因為那時我們吃飽飯、享福樂,並不見災禍。 自從我們停止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我們倒缺乏一切,又因刀劍饑荒滅絕。」 婦女說:「我們向天后燒香、澆奠祭,做天后像的餅供奉她,向她澆奠祭,是外乎我們的丈夫嗎?」”(耶利米書 44:15-19)

跟隨約哈難和亞撒利亞進入埃及的那些猶太人,到了埃及以後,漸漸融入那裡已經穩定的猶太人社區。相對比起被戰火毀滅的故國,和使他們卑微屈辱的巴比倫,顯然埃及這地實在是好了太多了。果然是:“『…在那裏看不見爭戰,聽不見角聲,也不致無食飢餓。…』”(耶利米書 42:14)。當人們生活逐漸安定,必然要去回想自己的經歷,找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道理來;這就是價值觀、世界觀、宗教觀,還有一堆什麼什麼觀的塑造成形。

這一段經文(44:15-19),就是當時在埃及的猶太人的宗教觀。他們回想自己的國家的經歷,追朔到約西亞的時候。約西亞那時施行宗教改革,把所有的偶像敬拜都清除了,其中包括巴比倫的偶像“天后”伊施他爾。在約西亞死以後,猶大就進入危機,戰亂不斷,直至滅亡。這災難似乎用沒有敬拜耶和華說不通,因為災禍是從敬拜耶和華開始的;反過來,用停止敬拜偶像帶來災禍似乎更說得通。他們將因果報應觀納入他們的宗教觀裡。但是他們忘了,在約西亞的時候,耶利米就責備他們不是在真心敬拜耶和華,只是把他的殿當作“賊窩”,若真真的按因果報應而來,不到約西亞死去他們就當遭滅頂之災的。

其次,不能忽略的是他們關於內政的政治觀。看吧,約西亞禁止他們選擇自己心怡的偶像,國家內沒有“宗教自由”,結果呢?內憂外患不堪其擾。可是到了埃及,想拜什麼就拜什麼,埃及政府根本不管猶大人拜的是仇敵“巴比倫”的天后,多麼自由!這才叫做政教分離!看看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埃及多麼興旺,沒有硝煙不缺吃穿。

再次,還要考慮他們對於國際社會的外交觀。約西亞是因為什麼死去的呢?他是因為敵對埃及,不與埃及和好,反而在埃及攻打亞述的時候攔截法老軍隊(列王紀下23:29);偏偏當時的亞述是以色列民族的大敵,正是這個國家滅了北國以色列。而現今在猶大遭難的時候庇護這些猶大難民的,卻正是埃及。約西亞實在是分不清敵我。在百姓來埃及前,耶利米還阻止他們來埃及,莫非是想要他們在荒涼的猶大餓死,或者在傲慢的巴比倫被羞辱嗎?

這宗教觀、政治觀、外交觀的結合,讓在埃及的猶大難民定下了他們今後的人生觀:“「論到你奉耶和華的名向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必不聽從。 我們定要成就我們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按着我們與我們列祖、君王、首領在 猶大 的城邑中和 耶路撒冷 的街市上素常所行的一樣;”(耶利米書 44:16-17a)

相比之下,看一下神的僕人、耶利米的朋友巴錄:
巴錄 曾說:『哀哉!耶和華將憂愁加在我的痛苦上,我因唉哼而困乏,不得安歇。』 你要這樣告訴他,耶和華如此說:我所建立的,我必拆毀;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在全地我都如此行。 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我必使災禍臨到凡有血氣的。但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為掠物。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 45:3-5)

巴錄自從參與到耶利米的服事當中以後,平白加了很多痛苦。他的兄弟西萊雅在西底家王手下身居高位(32:12,51:59),他自己可以藉著這層關係得富貴,“圖謀大事”。但是因為與耶利米的關係,他大約在官場上舉步維艱。作為耶利米的秘書,當耶利米的仇敵動不了耶利米的時候,拿他撒氣也是人之常情(43:3)。這還只是外界的愁苦。更有一層愁苦是心裡的。巴錄將耶利米口中的話一字一句絲毫不差地記錄下來;並且在約雅敬將第一部燒毀後,他還需要重新紀錄一遍(36:32)。寫下來和只是聽一下想一下,是很不相同的。每日靈修,默想的東西很快就忘了,但是寫下來卻深刻很多,並且在慢慢的寫的過程中,給自己足夠體會的時間,會有出人意外的得著。對於巴錄來說,他所紀錄的大多是可怕的審判,細細地一筆一筆紀錄那恐怖的未來,給他帶來更多的痛苦和憂愁。

如果讓那些去了埃及的猶大難民來看巴錄的經歷,豈不是更合了他們的宗教觀?拜天后得祝福,順從耶和華反而增愁苦?關鍵在主所說的這句:“但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為掠物”。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到哪裡,你的命是自己的掠物;這一方面是指,在戰亂的年代得以保存自己的生命不至於死亡,另外一方面,是那屬靈的生命不被擄走。住在埃及的猶大人,雖生卻猶死;在戰亂中的巴錄,雖近死卻有不息的生。我們在這個物質主義的世代,豈不是努力工作就可以得財利嗎,這些雖然不易,難道很多時候不是比求神來得更快嗎?可是當為了錢財而遠離神的時候,那靠著努力可得的錢財,怎麼好似卻成了生命的陷阱、靈魂的綑綁呢?反倒是那些為了順從了神的旨意,而放棄了“大事”,不僅有生活的重擔,又加上服事的勞苦的,卻滿是不乾枯的喜樂、平安呢?你我的“觀”需要有些什麼樣的改變?在埃及的猶大人的“觀”,和耶利米與巴錄的“觀”,你我情願選擇那個呢?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