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55週 第3天 一線曙光

讀經:

撒母耳記上 8-9【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箴言 30【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每日靈修:掃羅的揀選

January 18, 2023

(2019-01-21)

二十年,撒母耳在以色列上下奔波事奉,在主復興以色列的大事中勞苦。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打敗非利士人,收回地土,撒母耳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立了一塊石頭,稱為以便以謝(意思是 stone of help),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thus far has God helped us)。從此他做以色列的士師,管理以色列人。(7:12-17)

從撒母耳開始做士師,到他年紀老邁,也許又是二三十年時間。這段時間以色列擺脫非利士人的壓迫,但是非利士人大約也漸漸恢復元氣,開始不斷騷擾以色列人,因此才會有神所說的“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9:16)。但此時繼任老邁的撒母耳的那兩個兒子卻不成器,不僅僅無法帶領以色列人抵禦外敵,反而還欺侮百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以色列人受夠了,聚集來見撒母耳,不願再在撒母耳的兩個兒子的治下,要求立一個王。“王”與“士師”的不同,從撒母耳的描述可以看到,“王”的權利更加集中,遍佈整個以色列,建立圍繞王權的國家機器,每個人都需要為“王”來服務、供養王和他的臣僕。以色列人顯然是看見周圍國家的“先進治理方式”,不願再在士師這樣的陳舊又沒有效率、也帶來腐敗的治理方式之下。他們的要求看起來很合理——畢竟,如若不然,怎麼“進步”呢?

因此,從這兩章經文,我們可以看到這第一群人物,即以色列人的想法:士師撒母耳的輝煌時代漸漸過去,繼任的士師腐敗無能,看起來必走下坡路;非利士人恢復元氣,日漸強大,擾民不堪;從前士師興起敗落多次,以色列的百姓確定這個制度不會幫助本民族在仇敵環伺的環境下強大,他們看不到這樣繼續下去的希望;同時他們看到週邊的民族所採用的政治集權制度的“先進”,於是想在這位讓人敬重、睿智又有權威、又是神的先知的撒母耳沒有去世之前,在情況沒有敗落到無法挽回之前,趕緊靠著撒母耳建立一個“更好”的制度。撒母耳關於這個表面“更好”的制度的警告,以色列人卻不願意聽,他們認為相對整個民族的自由和強大,那些都是值得做的犧牲。—— 以色列的想法實在無可厚非!我們難道不也會這樣想嗎?我們的國家機器、政治體制、經濟管理、教育體系、公共衛生的建設,難道不應當積極參與嗎?為了一個更好的未來,一些犧牲豈不是應當的嗎?

現在看耶和華神的回應。第一,神對撒母耳說,以色列人“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並且他把以色列人的要求,與在曠野裡的一次次對神的離棄等同起來,說這是他們“素來所行的”。第二,神如同他一貫所行的,儘管神知道以色列人不會改變想法,還是要撒母耳先警戒以色列人,警告他們:他們所想要的並非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即耶和華神。第三,雖然以色列人是離棄神,神卻沒有離棄百姓。他親自選擇給他們的王,並且要通過人的悖逆的選擇成就他恩典的計畫,眷顧百姓的哀求,“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由主耶和華的回應可見,以色列人的訴求雖然表面看著合理,但是內裏卻是離棄神;原因是他們要依靠屬世的方法來解決拯救的問題,而不是依靠神。也許他們已經向神哭求很久,但是沒有從神那裡得到回應,終於決定採用自己的辦法,於是就回到以利時代與非利士人打仗的時候的光景——把神當做按照自己的心意行的拐杖。他們不曉得,神其實已經聽到他們的哀聲,已經要眷顧他們(9:16)。既然以色列人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效法世界的樣式來拯救自己,主耶和華就為他們揀選了一位為了尋找世界的財富(驢子)而去求先見(神的心意)的人,一位同樣把神的能力當作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拐杖的人,一位表面看著強大(健壯、俊美、高過所有人)內裏卻軟弱左右搖擺沒有定見的人。

再看第三位人物,就是撒母耳。這位一生勞苦為主為民的敬虔的先知,老邁“無用”的時候,他嘔心瀝血所愛的百姓們造起反來。神所說的話“他們不是厭棄你”,正是針對任何一個在撒母耳的景況的人都會有的情感——雖然一生付出,卻被離棄、被厭惡,心中傷痛的情感。雖有這樣的傷痛,撒母耳所關注的迅速回到神的身上。他按照神的心意警告百姓,按照神的心意接待掃羅,甚至在房頂與掃羅說話,讓合城的人注意到這個健壯、俊美、高大的人。

從撒母耳記上以來,看到人與神的關係的不同層次。
第一層的,是如以利的兒子這樣完全不認識神、完全不敬畏神,漸行漸敗壞的;
第二層的,只怕就是第九章的掃羅的樣子,只是為了追逐屬世的財富,若是沒有僕人的提醒和付出(1/4舍客勒銀子),都不曉得神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第三層的,是掃羅的僕人規勸掃羅的時候的樣子。他在物質生活上出了問題,知道去詢問神,也願意付出代價去尋求答案,但是他期求的答案還只是為了解決這物質世界的問題;
第四層的,就是哈拿禱告的時候這樣的。她的物質世界也出了問題,帶來愁苦,但是她到神那裡尋求的是神的眷顧,她知道解決世界的問題(得兒子)不能為她帶來滿足,唯有神的垂顧和眷念才是她真正的滿足。因此如果得神眷顧,她情願獻上那表面的滿足——為了自己真正需要的(與神的關係),情願捨棄自己心裡想要的(世界的滿足)。
第五層的,不得不說,是撒母耳這樣的,其實在約櫃被擄的時候,我們在以利和他的兒婦身上也看到同樣的生命特徵:就是世界的東西都如糞土,唯有耶和華是他一切所需。只是這特徵在以利和他的兒婦身上,展現的是在生命的一個定格,在撒母耳卻基本上是一生都是如此。死亡不重要,兒子不重要,權柄不重要,人對自己的態度不重要,是否有超級核武約櫃在身後“站台”不重要,唯有神才是最重要的。他一生勞苦、忙碌、受屈、降卑自己、將神所揀選的人舉起,他與神的關係實在是讓人羨慕的境界。
但是轉眼看神,神又是多麼的恩慈和偉大!他使用掃羅這樣的,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又使用掃羅的僕人這樣的,將掃羅帶到自己面前;他使用哈拿生養了撒母耳這樣敬虔的僕人;他也使用撒母耳這樣敬虔的僕人給一代的以色列人帶來屬靈的大復興。即便是以利的兩個惡子,也成為對下一代以色列人的提醒——撒母耳的兩個兒子雖然遠沒有以利的兩個兒子惡劣,以色列人卻早早驚醒,知道這樣下去必走敗落的老路(雖然他們求錯了方向)。聖經裡的故事,看起來是一些人的故事,但是其實是神的故事。我們把聖經當作人的故事來看的時候,就將神的作為分成了碎片;但是當把聖經的當作神的故事來看的時候,才能看到神的作為前後貫通彼此連結;不是神的大能作為進入我們的生命來幫助我們活得成功,而是我們的生命進入神必勝的故事中,成為這偉大宇宙中一顆反映神的榮耀的小星星。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