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1/2 第53週 第1天 惡人禍患
讀經:
約伯記 18-19【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箴言 14【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新增靈修:約伯記15-21 (2)
第二輪吵架主線
第二輪的爭吵甚是激烈,getting very personal,就是我們常説的“人身攻擊”。
首先開始于以利法(約伯記15),他是最年長的。他的態度、口氣和視角對後來的兩位朋友的發言很有影響。這也是一群人説話的時候的特點,有人可以主導整個對話的走向,若我們是那人,我們肩上的責任就重大;若我們不是神放在主導位置的人,學習換個視角思考也是很重要的操練。以利法被激動之處是約伯在情緒當中向神發出的要求,以利法將之解讀為“反對神”;其次是針對約伯在前一輪中所説的:“12:2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3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4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 以利法因此反唇相譏說:“15:7你豈是頭一個被生的人嗎?你受造在諸山之先嗎?8你曾聽見神的密旨嗎?你還將智慧獨自得盡嗎?9你知道甚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呢?你明白甚麼是我們不明白的呢?10我們這裏有白髮的和年紀老邁的,比你父親還老。” 這針鋒相對的確有點兒幼稚,在他們平時大有可能不會如此。情緒的刺激讓人言語急躁。以利法緊接著進一步論述惡人之報。前面一番爭論,爭論的是神的公義,其中以利法和兩外兩個朋友還以義人必蒙拯救和祝福來作爲對約伯的安慰和鼓勵;但這一番爭論,爭論的是惡人之報,所舉之例多有暗示之嫌,就差沒有直接說約伯就是惡人了。
因此以利法的反應讓約伯震驚(約伯記16-17),他說:“16:3b有甚麼話惹動你回答呢?” 就是說,我哪一句話招惹了你,以至於你有這樣激烈的反應呢?接著約伯說:“16:4我也能說你們那樣的話;你們若處在我的境遇,我也會聯絡言語攻擊你們,又能向你們搖頭。5但我必用口堅固你們,用嘴消解你們的憂愁。” 他責備自己這幫朋友在控告他(17:5),譏誚他(16:20)、戯笑他(17:2),惹動他(17:2),但是換做他,必定不會如此待朋友 – 大約吧,其實也不一定,當我們以爲對別人的陪伴已經到達完全的時候,不自主地會期待他們從痛苦中出來的那一刻,這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推動人進入話語的爭論和情緒的對抗,只要人還有可能陷入血氣,就不敢事先說自己“必”能如何。有時候,經歷過患難的人不見得比沒有經歷過的更有陪伴的耐心。也因此,經歷過吵架的我們都曉得,約伯的這一個“必”字也繼續在雙方的情緒對抗中添柴加火。
約伯那句“控告他的朋友、以朋友為可搶奪的,連他兒女的眼睛也要失明”(17:5),說是咒詛也不爲過。難怪比勒達回應說:“18:3我們爲何算爲畜生,在你眼中看爲污穢呢?” 他又説:“18:4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嗎?” 意思是說,你惱怒也沒有用,難道因爲你惱怒,神就爲了你的原因改變祂的真理嗎?比勒達所説的真理就是他後面所説的惡人必然遭報的真理,的確是真理,但卻是不全面的真理。(約伯記18)
約伯認爲比勒達所說的這不全面的真理是在“羞辱”他(約伯記19)。約伯心中極難,他退後一步,向朋友發出哀求“19:21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爲神的手攻擊我。22你們爲什麽仿佛神逼迫我,吃我的肉還以爲不足呢?” 但他又説:“19:18你們若說:我們逼迫他要何等地重呢?惹事的根乃在乎他;29你們就當懼怕刀劍;因為忿怒惹動刀劍的刑罰,使你們知道有報應”,這話是說,如果你們自以爲所有的錯的根源都在我,就要小心你們會惹動神的刀劍遭報應。約伯雖然退後一步乞求朋友們不要再言語逼迫他,但依然不忿,告訴他們這場爭論(惹事)的根源絕不在他一人。吵架就是這樣此起彼伏的。
這句話惹惱了他們中間最年輕的瑣法,說約伯也是在羞辱他。瑣法所說的話,暗示約伯所遭的患難乃是惡人從神所得的分,是神為惡人所定的產業。簡單粗暴的瑣法依然簡單粗暴。(約伯記20)
第21章,約伯的回答好似忽然失去了剛才的激蕩情緒,讓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他忽然而來的無力感:“21:2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3請寬容我,我又要說話;說了以後,任憑你們嗤笑吧!” 是什麽讓他忽然倍感無力?是朋友們堅持惡人必遭報應,但事實是很多惡人不僅存活,還“享大壽數,勢力强盛”。除此之外,他指出朋友們逼迫他,其實是在行惡人之道,按照他們的理論,他們也必然遭報,但是他的朋友們卻不認爲自己落在“惡人”的範圍内,說約伯是在羞辱他們。這是多麽諷刺的人性,其實約伯也是如此,他的朋友指出他必有惡才遭報,但約伯也是堅決維護自己的義,認爲他的朋友們是在羞辱他。每個人都知道在神面前沒有義人,但是似乎每個人都不覺得自己在那些人的行列,這是什麼道理?爭論到此,下一輪自然而然就進入具體的人之惡了。
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