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第37週 第2天 安居樂業
讀經:
使徒行傳 14.1-16.5【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63【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新增靈修:使徒行傳15:1-35
耶路撒冷大會的起源,是猶大去安提阿的幾個人對安提阿這個新教會的「教訓」,他們以什麼名號去安提阿教會,並以什麼名義教導那裡的人,直到保羅和巴拿巴到了耶路撒冷教會才知道(15:24)。不過他們傳播的「教訓」,到了巴拿巴和保羅需要與他們「大大紛爭辯論」的境地,說明這些人所教訓的非常困擾當時的教會。等到巴拿巴和保羅到了耶路撒冷,真相進一步揭示,那幾個人雖然不是耶路撒冷教會差派的,他們所代表的思潮確是非常有根基的(15:5),以至於巴拿巴和保羅在耶路撒冷教會也經歷了很多辯論(15:7)。
辯論終結於彼得的見證(6-11)、保羅和巴拿巴的見證(12)和雅各提出的經文支持即神的話(13-18)。
彼得的見證是哥尼流信主的事情。彼得說那一次不是獨立的事件,而是神揀選他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呼召(15:8)。他見證了聖靈「藉著信心」潔淨了外邦人,降在他們身上,如同當初在五旬節降在猶太人身上一樣,割禮和摩西律法都沒有成為這救恩的阻礙(15:9-11)。他說,我們得救都是本乎恩(15:11),並指出給外邦人加上猶太人自己都無法靠著得救的軛,乃是「試探神」,這真是一針見血(15:10)。不能不說,彼得以前是莽撞,現在是犀利,以前是刺人,現在是刺心。
而後巴拿巴和保羅,這兩位在第一次宣教之旅中向外邦人中傳福音的宣教士,見證神在外邦人身上沒有分別的救恩(15:12)。他們的見證非常有力,因他們為了主耶穌的名不顧性命(15:26)。再加上雅各引用經文,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他們此時不僅有了聖靈的見證,也有了先知的見證。神的心意越發明顯。
雅各最後所提的結論,是設定了四樣「不可少」的事,即「禁戒祭偶像的物、血、勒死的牲畜、姦淫。這幾樣在當時的文化中,都與偶像崇拜相關。
這四樣「不可少」的事,有多麼的「不可少」,為什麼它們「不可少」,為什麼不拿出十誡來,這些不是問題的關鍵。這四樣「不可少」是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對「愛神和愛人如己」的解釋和應用,它一方面順服神的心意:得救乃是本乎恩因著信,另一方面體恤人:不給外邦人來自於人的重擔(15:10,19),也體恤那些一直被摩西律法薰陶的猶太人(15:21)。這書信比起新約書信來說,雖短而精簡(15:23-29),沒有任何關於達到這結論的神學思緒的解釋,卻是來自於弟兄間的「同心定意」(15:25),並與聖靈的同心「定意」(15:28),就是說,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人(15:5),哪怕依然難以完全贊同,他們也選擇順服。這封信代表了聖靈帶領全教會「同心合意」達成的結論。
這封信最終給安提阿教會帶來的是「安慰」和「歡喜」。不得不再提一下先知,西拉和猶大兩位先知,所說的並非是對未來的預言,而是「勸勉」和「堅固」教會的話,這才是先知當立定的「心志」(11:23)。作為先知,哪怕說的是災難的預言,也當是以勸勉和堅固人為目標的。
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