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第35週 第1天 迎來約櫃
讀經:
路得記 1【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48【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新增靈修:路得記1
路得記發生在與士師記17-21章相近的年代。士師記是神的子民遠離神,屬靈上一片黑暗;路得記卻是外邦人投靠神,並指向主耶穌的救恩,是衝破黑暗的亮光。
路得記有三個主要人物,路得,波阿斯和拿俄米。前兩個自然不必說了,每次讀路得記的時候都無法不思想他們。對拿俄米的思想相對少一點。如果從普通讀一讀娛樂性故事的角度來說,拿俄米大約就是現在評價影視劇的網絡用語:是男主女主的「神助攻」。不過聖經的紀錄當然不可以當作娛樂性的故事來欣賞,聖經的主角是神,任何一個出現在故事裡的人都不是主角,但任何人又都不是簡單的路人甲。
拿俄米的故事是這樣的:
他們全家因飢荒離開了猶大的伯利恆,到了外邦的摩押,一住住了十年。她的兒子們在摩押娶妻,這似乎是不打算短期內回猶大的意思。在摩押拿俄米失去了丈夫和兒子,並且也沒有孫子或孫女出生,也許是兒子們去世的時候才結婚沒有多久。而後拿俄米聽說猶大有糧食,打算回猶大,可見她們在摩押日子也越來越艱難。
聖經這樣說:「“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路得記 1:6)這一段不同的譯本的翻譯略略有不同。比如NET專門翻譯成神眷顧以色列,「reverse」(翻轉)飢荒,讓那裡的百姓有收成。NASB是最從原文直譯的版本,是這樣說的: “Then she arose with her daughters-in-law that she might return from the land of Moab, for she had heard in the land of Moab that the Lord had visited His people in giving them food.” (Ruth 1:6 NASB1995),NASB的直譯沒有太多的感情色彩,讓我們看到:神「visited」(探訪了)以色列,怎麼看出來神探訪了以色列了呢?是從以色列得了糧食看出來的。這句經文是聖經從拿俄米的角度說的,與拿俄米後來的幾句對自己所經歷的患難的看見是一致的,即「全能者使我受苦」(1:13,20-21)。拿俄米當時被苦難壓傷,外面的患難或祝福是她用來一窺神的心意和作為的渠道。
但是,相對基甸在患難中說「現在耶和華卻丟棄我們」(士師記6:13),拿俄米在患難中雖無法理解神的心意,心中愁苦,卻不遠離,從她的話語裡可以讀到濃濃的哀傷,但卻難以探查到哪怕是淡淡的苦毒。這是她給我的第一個提醒,就是在患難面前,人還是可以選擇並做到不心存苦毒。曾幾何時,「苦毒」,說白一點就是認識主的怨神怨鬼怨他人,不認識主的怨天怨地怨社會,似乎是經歷患難的必備,是走過水火的長隨。似乎沒有這些,就是軟弱與奴性。但這看起來頗有攻擊性的苦毒,背後卻是真正的脆弱,那在苦難下的柔軟順服,內裡卻有一顆強大的靈魂。拿俄米的第一個與眾不同的品格就是她哀傷卻不苦毒,因此神雖壓傷她卻不折斷。
拿俄米的第二個與眾不同的品格是她的敞開透明。她一點都不掩飾自己的痛苦。她祝福兒媳們說:「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 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路得記 1:8-9),越是品味她的境地和她的話,我越是被緊緊抓住、思維停頓、心中驚嘆。在如此愁苦的患難裡,這句「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一則是她在如此患難愁苦中還能從兒媳們身上看到神的恩待,這柔軟寬大的心地已是很不一般,二則她無法在患難中說虛空的祝福,她乃是誠實地按照自己看到的祝福來祝福他人,她的信心單純、透明。用最單純最透明的心腸去經歷信心的試煉,不要用屬靈的高大上去粉飾患難,這是我學到的第二個功課。
第三個就是她待人接物。她這樣對兒媳們說「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路得記 1:13)「我為你們的緣故甚至愁苦」,這句話是一句著名的難解經文,NET版本英文翻譯是「for my intense suffering is too much for you to bear. For the Lord is afflicting me」,就是說我的患難對你們來說太重了,你們不能承擔。拿俄米的苦是什麼呢,是流落他鄉成為無兒無女無供養的寡婦,她的兒媳們若是跟她回猶大,她們就會承擔和她一樣的患難,成為流落在猶大的無兒無女無供養的異鄉寡婦。拿俄米知道這其中的苦,她說我的患難是耶和華在伸手攻擊我,但你們沒有必要進入同樣的境地裡。這是一個在患難中卻依然可以不全然關注自己的人,在遍體鱗傷時還能纏裹他人的人,在卑微的境地依然能關愛他人的人。也正是這樣的品格,讓她後來自然地為路得打算。拿俄米生命的見證吸引路得跟隨神,而後拿俄米又是那位把路得送到她的救贖主面前的人(kinsman redeemer, 後面幾章會解釋)。在患難中依然學習關注別人,這是從拿俄米身上學習到的第三個功課。
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