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104週 第3天 末日爭戰

讀經:

啟示錄 19.11-20.15【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詩篇 141【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每日靈修:千禧年

December 27, 2023

(from 2019-12-28)

約翰在那“哈利路亞”的頌讚中,忍不住要俯伏敬拜自己面前的天使,但是天使拒絕他說,“千萬不可!我和你並你那些為耶穌做見證的弟兄,同是做僕人的;你要敬拜神!”而後,天使說了一句話,是對整個預言書的目的的總結:“因為預言中的靈意(精髓)乃是為耶穌做見證。”(啟示錄19:10)。我們讀啟示錄讀得眼花撩亂、頭大如斗的時候,大多是被那些奇異的異象引得偏離了這個“靈意”。當我們苦苦思索一個特別的異象在歷史上究竟代表什麼事件,或者在未來究竟指的是什麼可能的現象的時候,不妨為自己一句,研究清楚這些,對於將自己和他人指向耶穌有什麼益處呢?或許在這反省之後,我們會發現,在內心最深處,我們尚存著在人面前證明自己而不是全然指向耶穌的想法,或者是存著為了未來能夠趨吉避凶的想頭,希望躲避神的計畫、不願勇敢地憑著信心順服。

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是溫柔的樣式,“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着驢,就是騎着驢駒子。」”(馬太福音21:5),正是應證了撒迦利亞的預言:“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着驢,就是騎着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9:9) 但是等到主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是怎樣的景象呢?

——祂騎在象徵征服、審判和爭戰的高頭白馬上:“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着公義。
——祂不再是平凡卑微、出身木匠的夫子,而是戰士的模樣,是君王,是彌賽亞:“祂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戴着許多冠冕”。
——第一次來的時候,祂在地上的名字叫“耶穌”。那時的人們在猶疑不定中不停猜測祂的身分:彌賽亞?那先知?以利亞?接受祂的拯救的,就認識祂,祂就是“神之道”。但是,這次來的時候,祂身上寫著的卻是奧祕的名字,是人們無法知道的。那曾經可以知道祂的名的道路,如今關閉了。“又有寫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
——上次來的時候,祂醫治、祂安慰、祂拯救。這次祂帶來的則是擊殺列國的利劍,“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穿着濺了血的衣服”;這血,或者是為祂殉道的聖徒之血,祂帶著來到這世間為他們伸冤,或者是那悖逆之人受刑罰的血。
——那在祂再來之前信了的,就在祂再來的時候得以加入羔羊的婚宴,但是那悖逆不信的,卻成為神的大宴席中的祭物。(啟示錄19:9-21)
——那在祂再來之前信了的,就經歷第一次的復活,與祂一起做王一千年。這裡出現啟示錄的第五福:“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示錄20:6) 但是那在此之前不信的,卻要在將來“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面對第二次的死。

這裡的千禧年(即“一千年”),也是聖經難解的奧祕之一,有“無千禧年”、“前千禧年”、“後千禧年”三派的理論。我們一般是持按照字面理解的“前千禧年”。研究這三個理論的具體細節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還是應當回到聖經上,看神要我們注意的是什麼。從這一章的經文中,可以看到這段時間的特點:

這段時間,是在“大巴比倫”瓦解以後,由主耶穌基督重新建立了新的秩序,死了的聖徒復活,與主耶穌一同在這個地上做王。人們曾經試圖在統一的“大巴比倫”之下實現天下一統、和平共處、共同繁榮,但是失敗了;唯有在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牧養下,才可能達成真正的和平。——“祂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是“牧”,“他們”指的是前面的“列國”(19:15)

這段時間雖然是暫時的,但是遠遠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和平期。並且,這段時期的結束,不同於任何歷史循環的怪圈,而是因為神的計畫,要在此時將撒旦放出來。

這段時間,生活在地上的不僅僅是信的人,還有很多不信的人。神又一次給了他們一千年的機會。但是當撒旦被放出來以後,又有多如海沙的人跟隨撒旦,去圍攻“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用篩子篩東西的時候,怎樣才篩得乾淨不浪費呢?並非是晃一晃漏一漏就完事兒了,那樣還會有很多細小的美物參雜在雜質裡篩不下去。必須是晃一晃,停一停,還要搗一搗捻一捻,把美物與雜物分開,再晃一晃篩一篩,直到篩子裡剩下的都是雜物。神審判就像農夫種地、收穫、揚場一樣,斷不願意漏掉一粒麥子,祂的這個心意,在主耶穌的稗子和麥子的比喻中(馬太福音13:24-30)透露出來,也在用農夫揚場來比喻神的審判時表達出來:“他手裏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馬太福音3:12) 我們現在物質充足,浪費慣了,不曉得農夫對每一粒麥子的愛惜,但是神愛惜每一個子民如眼中瞳人,更遠超過那時候的農夫愛惜出產,必要精細地篩選,這一千年和最後放出撒旦,大約是最後一次過篩了。

這段時間,不信的人在沒有撒旦攪擾、引誘和迷惑的一千年裡,還是沒有信。撒旦一出來,他們就貼了上去。這是不是跟伊甸園裡發生的事情很有點像?亞當和夏娃背離神的旨意,實在不全是撒旦的能量大,其實是因為他們早就想得到神當時沒有給他們的,早就懷疑神的愛,早就不願意順服神的旨意。在這段經文裡,一千年過去,不信的人面臨第二次死的審判時,不僅僅沒有理由再像亞當那樣甩鍋給夏娃和神,也無法像夏娃那樣甩鍋給撒旦(創世紀3)。“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各書1:14-15)。撒旦不是罪的來源,而是罪的誘因,人不是全然無辜的,站在審判臺前,想甩鍋給撒旦,撒旦不會接,也接不住的,牠自有牠的審判要承擔。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