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12/15 第50週 第4天 祭司耶穌
讀經:
希伯來書 4.14-6.20【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詩篇 146【繁體】 | |||
【简体】 | 【NIV】 | 【YouVersion】 |
每日靈修:靈魂的錨
(from 2018-12-14)
4:14-5:10,和6:20-7:28,是在講主耶穌的高於亞綸的大祭司身分。但是在中間夾了一段5:11-6:19, 是勸勉讀希伯來書的第一讀者,要竭力進到完全。從目前讀到的希伯來書的章節,已經看到希伯來書的第一讀者,是猶太基督徒(因為其中引用很多舊約經文,並且作者對主耶穌的身分的論述,都是在針對猶太信仰的誤區和傳統觀念);此處,又可以看出來,這些猶太基督徒在信仰上還處於“神的聖言小學的開端”,他們還在像嬰孩一樣吃奶,因此對於神的仁義的道理並不熟練,難以用到自己的生命中,也容易被異端邪說欺騙。
對於有牢固深遠的祭司制度影響的猶太信徒,可能比我們更難以接受主耶穌的大祭司的身分。他們熟悉亞綸的祭司身分的由來和權威,也知道麥基洗德這個遠遠早於亞綸的“至高神的祭司”。我們從聖經裡只能看到關於麥基洗德的隻言片語,因此當希伯來的作者在第七章解釋麥基洗德的等次的時候,對於我們並不難接受;但是猶太信徒的文化背景裡有很多很多關於麥基洗德的猜測,(有的說他就是諾亞的兒子閃),這些並非從神來的猜測模糊了他們的認知。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勉他們,要自己吃乾糧,理解神的真道,要長大成人,才能心竅通達,分辨好歹。(5:11-14)
——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6:1-3)
——不要離棄基督的道理(6:4-8)
——持定神的公義,因為神不會忘記信徒的信心愛心和做的工(6:9-12)
——持定神的應許,因為神的應許是確切不變的(6:13-18)
——持定從神來的指望,這是我們的靈魂的堅固牢靠的錨,緊抓在至聖所的神身上(6:19)
要長大成人,開始吃乾糧,當然首先要斷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就是不要再在最基本的道理上徘徊不前,要深入到更加豐富的細節當中去了。我們不能滿足於像學前班的孩子那樣用圓圈短線和蠟筆畫耶穌,而是要學習更加真實地用各樣材料畫出耶穌來,這就要求我們更加了解他。但是有沒有可能,在懵懵懂懂吃奶的時候相信耶穌,但是到了吃乾糧,能夠更加看清楚他的時候,卻覺得自己認錯人了,反而離棄了他呢?希伯來書的作者並沒有說這種情況不可能,而是說,如果這樣的人真的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卻“離棄道理”,他們的結果是嚴重的。這一段有甚多爭論:究竟是在講救恩可能失去,還是在講最後的獎賞可能失去?究竟是在針對其實一開始吃奶的時候就不是真信主的掛名基督徒,還是在講真正經歷了神的改變大能、心中有聖靈的真正的基督徒?—— 當我們對照這一段的上下文,就可以發覺神藉著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要我們把握這兩點:
1.因為希伯來書的作者是在勉勵信徒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所以他馬上要警告信徒不要跑太遠了,以至於離開了基督的整個道理!“離開開端”是在開端的根基上更加深入的意思,不是沒有方向地放馬狂奔。
2.另外在下面緊接著的經節,他又鼓勵讀者不要擔心,因為“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並且近乎得救”。這個近乎得救,在英文翻譯裡是“屬乎得救”,在希臘文原文裡,這個詞的意思是“伴隨”accompanying得救,意思是,從這些信徒的行為已經可以看到是“伴隨救恩”出來的行為,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的行為已經顯出活潑的信心,是已經得救的樣式。從這一句可以看到的是,這些“伴隨救恩”的行為,比前面的“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更好!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伴隨救恩”的行為,是出於信心的行為,反應了活的信心;而“蒙了光照……”這一段,說的是純粹的屬靈經歷和內裡的沒有外在表現的“信心”。這正與雅各書關於信心和行為的描述相合:“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雅各書2)。
若是我們的行為,是“伴隨救恩”(就是出於信心)的行為,我們就有把握不落入那離棄真道的“信徒”的結局:
1.我們對神的公義有把握。持定神的公義,就知道公義的神絕對不會忘記我們出於信心和愛心的工作。對於神的公義的把握,讓我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6:9-12)
2.我們對神的應許有把握。神的應許有雙重的保證(即,兩件不更改的事):第一是神的應許不更改,第二是神又加上指著自己(就是至高的權柄)起誓,他的話(旨意)作為這個應許的保證,也是不能更改的。對神的這雙重保證的把握,讓我們這些以主耶穌為避難所的,永遠不會害怕這避難所倒塌;讓我們這持定神的應許的指望的,可以常常重新得力、大得勉勵。(6:13-18)
3.這指望,是我們的靈魂的錨,不僅僅是“又堅固又牢靠”,並且這錨是抓在至聖所裡至高真神的身上,因此我們的靈魂得以抓緊在永恆不壞、也永不改變的根基上,就不會丟失,也不會動搖。(6:19)
Zhu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