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the content.

第10週第2天 贖愆之祭

讀經:

約翰福音 4【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詩篇 65【繁體】
【简体】 【NIV】 【YouVersion】

每日靈修:尷尬

March 10, 2020

約翰福音第四章,講的是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的事情。主耶穌的這個故事我們已經讀了很多次了,當我還是慕道友的時候,特別為主耶穌對這些社會底層的女子的關注而感動,祂的話深入到這些背負重擔的女人的內心深處,也觸及到我的內心深處。以前,很多描繪主耶穌的藝術品、一些傳福音的分享、甚至一些講道的片段,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主耶穌是極其溫柔、悲天憫人的,祂的眼神永遠帶著憐憫的哀傷,祂的表情永遠是溫和柔軟。帶著這個預設的形象去讀聖經,我就會自然而然忽略主耶穌對惡的忿怒、和對門徒的嚴厲責備,也自然而然忽略主耶穌在與人對話中的堅持不退縮。

今天這一章,是一個整體,故事是這樣的。主耶穌和門徒趕路,累了。主耶穌在撒馬利亞的一個小城外的井邊休息,門徒們則去買食物。在那井邊,主耶穌遇到了這位撒馬利亞婦人。當然,作為什麼事都知曉的神,主耶穌是專門經過撒馬利亞來見這個婦人的。主耶穌也不單單是為了這個婦人,也是為了這婦人身後滿滿一敘加城的人。事實上,主耶穌也不是單單為了這一個城的人,而是為了整個撒馬利亞的人。雖然這個時候祂的傳道事工才剛開始,但是祂的眼光早已矚目在將來給門徒們的大使命上“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8)。不管是哪一位門徒,後來走在撒馬利亞的土地上的時候,都必然回想起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之事,回想到主耶穌親自在這裡撒下了第一批種子,等待他們日後來收穫。

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的不堪仇恨,從南北國分裂的時候就開始,在兩約間的四百年愈演愈烈,到了主耶穌行走在地上的時候,已經到了猶太人寧可繞遠路也不願經過撒馬利亞的地步,更不用說問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了,那是寧願渴死也堅決不幹的事。主耶穌不僅僅經過撒馬利亞,還專門向這個連撒馬利亞人都鄙視的婦人“求”水喝(「請你給我水喝」,約翰福音4:7),並與她說話。故事到了此處,都毫無疑問滿滿的是主耶穌溫柔憐憫的愛。

但是那婦人一開口,就尷尬了。我們正因著主耶穌的愛充滿柔柔的感動,被這女人生硬的一句話給澆了個透心涼——“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4:9)。當然,這句話沒有加上語氣,沒有帶上表情符(BTW,表情符真是現代最棒的發明之一,彌補了太多書面語言的不足!),我們可以把它想像為隨意地對話,也可以想像為敵意地發洩。不過,從主耶穌最終沒有從她手裡喝到水的事實,和她不斷試圖將話題往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的政治宗教矛盾轉移,看起來她最初作這個回應的時候,頗有敵意的可能性相當得大。這也正恰恰是人類所謂的“人質情結”的反應:她在自己的社會被歧視被疏離,但是當外界給她善意的時候,她卻站在歧視自己的這一方抵擋那善意——因為為了在這個社會存活,她已經學會了認同他們的觀念。這也正是很多人在最初聽到福音的時候的反應。

但是主耶穌並沒有因著這尷尬就退縮了。事實上,主耶穌並不在意對方那明顯的不友善,祂的話裡的方向性很清楚,引導這個婦人將眼光從關注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的分歧,轉移到真正的敬拜上;也將她專注在自己現世愁苦的眼光,轉移到這愁苦的根源——罪的問題上來;當那婦人向祂要生命活水的時候,她的理解是錯的,她希望解決的是罪的羞辱帶來的後果——要在中午沒人的時候頂著大太陽出來打水;但是主耶穌要解決的卻是她的罪的羞辱——就是已經有過五個丈夫,現在有的還不是自己的丈夫的這個罪的問題。這又是尷尬又尷尬的話題!主耶穌本是請求這婦人給祂水喝,但是現在水還沒有喝到一口,祂卻捅到人家的最痛處去了!有人責備基督徒,說耶穌是讓你們到世界上做鹽,不是讓你們到人家傷口上撒鹽;但是這個故事裡,主耶穌當真是在那婦人的傷口上撒鹽呢,只是主耶穌是存著憐憫和慈愛撒鹽!

那婦人對著尷尬話題的回應,是轉移話題。她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因為說出她不為人知的往事),但是馬上又把話題轉回與自身問題不相關的“大事”上去了。

跳過主耶穌對她講的“用心靈與誠實(真理)敬拜”,和自己就是彌賽亞的宣告,這個婦人究竟從主耶穌的話裡明白多少,我們不大知道。但是這段對話對她的震撼是顯然的。她跑回城裡,對城裏的人說:“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4:39)——不知不覺中,她生命中的尷尬,已經不再是她心中的尷尬,她曾經無法啟齒之事,為之躲避眾人、躲避話題,如今竟然自己四處宣揚,這個轉變,是吸引全城的人來到主耶穌面前的見證。

一直以來,感觸我的就在這福音大能對人的轉變上。但是如今再加上一層感動,就是主耶穌在對話過程中的回應上。在拒絕和攻擊的尷尬面前祂沒有退縮,祂的眼光不是在面前這個人的回應上,而是在她靈魂的需要上;在對話中祂不會因著尷尬隱私而不去觸摸對方的痛楚,祂的眼光不僅僅是在這個人的需要上,也是在她身後更大的人群的需要上;主耶穌似乎也並沒有很介意當時這個婦人是否明白了自己的話,主耶穌說的話很深奧,但是那婦人似乎並沒有深究的渴望,主耶穌也沒有試圖去說服這個婦人,但是後來這婦人帶到祂面前的人,反而幫助這個婦人印證基督的身分,只怕在日後,他們中間的智慧人會更加幫助這婦人明白真理(“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 4:42)。

在主耶穌和門徒緊接的對話中,其實暗示了主耶穌與那婦人對話的時候的眼光。門徒們也是糊裡糊塗,跟那婦人想著身體需要的水一樣,想著身體需要的食物。但是主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祂指的就是前面與這婦人對話的目的。可以想像,主耶穌這時候的心,跟隨著那婦人進入到敘加城裡,主耶穌的眼光,跨過門徒們的尋問目光停駐在不遠的小城,祂看見這批撒下的種子己經在生根發芽,看見日後門徒再來的時候有豐盛的五穀可以收割,積蓄到永生。於是祂向門徒們發出邀請,邀請他們收割自己播種的莊稼,享受自己勞動的成果,與自己一同快樂(4:36)。這福音書是約翰晚年寫的,年邁的約翰,已經將後來的事與先前的事串了起來,明白了很多當初不大明白的主耶穌的話,他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心情該是多麼的洶湧又柔軟呢!

今日,當我走出家門,面對外面的禾場的時候——看哪,在我無知無覺的時候,主已經撒下了種子,主耶穌邀請我與他同享收穫的喜悅。不要因別人的冷淡和拒絕而氣餒,不要因懼怕而迴避尷尬的話題;不管是為人抹油纏裹,還是揭開傷處,都求主給我憐憫恩慈的心去遵行神的旨意;求主幫助我關注別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情感,求主給我那又大又美好的眼光,看到神的國度而不是眼前短暫的成功與否。願這必朽的肉身,跟隨主真理的聖靈,在這世上走出佳美之路!

Zhuolin